我国北方、新疆、陕西、山西、宁夏、河南等广大枣区果农对8月下旬到红枣采摘期前的落果现象非常害怕,也是深感头痛。落果严重使枣业生产大打折扣,给不少果农蒙上一层阴影。一年的辛苦,大部分却因落果而付之东流,也是往年枣树生产管理的一个敏感与棘手的病害。对此,笔者与中农化团队专家共同分析探讨防治办法,供广大果农朋友参考:
一、造成落果原因:
1、多雨、干旱、浇地不合理,与不良气候密不可分。
7、8、9月份是枣发育成长成熟期,树体营养消耗大,造成了树体养分严重缺乏。如不及时补养施肥,加之树体蒸腾水分流失必然造成缺养落果。缺养的特点是枣果大都是从枣吊的基部往下延续。发病的部位是从枣的顶部(柄部)开始,整个枣果逐渐皱缩、枯萎,落果的轻重与气候、夏季修剪、施肥、环剥、浇水、土壤等管理方面因素有关系。
2、前期夏剪不到位。
上部、外部、二次旺长枝修剪不当,树体不张开、膛内乱攘攘,枝条直立长,备用枝失控狂长,不通风透光,生殖生长失控、枝叶与果实争养分,生长营养失调、叶片肥大旺长。养分分流错位,导致落果。
3、施肥单一。
中微量元素及功能肥不足。土壤保墒性差的沙地园和多雨多水导致根腐病的枣园,剥口愈合不好,或被枷口虫危害的果树,靠木质化枣吊结果的果园落果严重。
二、因病害造成落果。
1、炭疽病。
叶片受害后变黄绿色早落,有的焦枯状悬挂在枝条上,不起任何生产功能,并将病菌感染到果实上。果实发病后,在果肩或果腰受害处最初发现淡黄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褐色斑块,中间产生圆形凹陷病斑,扩大后连片,红褐色引起落果。
2、枣缩果病。
枣果在白熟时期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出现水侵状黄色不规则病斑,果面病斑提前红色,无光泽,病斑不断扩大,向果肉深处发病,出现纵向缩纹,果实组织坏死脱水,果皮收缩,果实变小变瘦,失水皱缩、萎蔫,提早脱落。
3、枣黑腐病。
在7月中下旬侵染,8—9月份枣果膨大发白即将着色时大量发病。年发病率20%—30%,流行年份可达50%以上,严重的甚至使枣果绝收。
4、裂果病。
因果实本身生理原因,皮表拉力脆弱,钙、镁、锌等元素缺乏,遇雨后或多水时,表皮裂开,裂口被其他病菌侵染后,提前落果。虫害引起的落果相对少。
三、找到落果的原因,就要有应对的办法。
根据枣果的生产特性,施肥必须全营养,病虫关键在于防,浇水用在节点上,枝叶平衡透风光。壮树是根本,稳势是核心。营养是保证的观点。
1、在7—9月份防止落果的发生,第一件工作就是壮树补养,7月中下旬亩冲施奶蛋白10公斤+高磷植炼素5公斤+高活性菌激酶10公斤,8月下旬亩冲施高钾植炼素10公斤—20公斤+靓光15公斤—25公斤,或珍姆3号10公斤—20公斤+五合一肥王20公斤。利用后期高密度养分,延缓果柄离层细胞解体时间,使果实达到正常成熟时再采收。
2、8月份后防病应喷药2次以上,针对炭疽病、缩果病、黑腐病、裂果病,首先认准病属性,精准用药。可在以下农药中选两种交替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甲托、米鲜胺、农用建霉素、土霉素、中生菌素等进行预防。同时要加“高钙铁锌叶面肥”或“茶乙酸”,以提高果面细胞的拉力和硬度,达到抗裂作用。
3、适时修剪。有句话叫“枝繁叶茂枣儿少,枝条稀疏结大枣”。这就要在7—8月份对上部的茂盛枝条剪得相对重一点,抑制营养生长,起到节养平衡作用,在修剪时要对枷口愈合情况认真查看。愈合不好的枷口要涂普德金帮助愈合,或用塑料纸包扎助使愈合。有枷口虫危害,立即涂毒死蜱50倍或专门用于灭枷口虫的农药,确保养分上下流通顺畅。
4、此时的枣树对水的要求非常敏感,是不可缺少,也不可多,所以控水、浇水、排涝,已成为防落果的基本措施。如此时旱情严重,需要浇地,必须严格控制水量,严禁大水漫灌,不可过量用水。可隔行浇水,浇后最好浅耕一次,给根系透透气,防止根系因缺氧而产生根腐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换句话说,7、8、9月份防落果做得好,也就是全年收获完成的最后一公里。扎实、到位,对枣树这样的呵护,枣儿一定会正常生长,达到提质丰产丰收,为主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全国服务热线:400-653-9800 客服电话:17735923456
公司地址:山西平陆高新技术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