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气温较高,树体和土壤水分蒸发都较大。
果园现在需不需要浇水、套完袋了,用浇水么?等一系列问题。今天就为大家分析下,到底用不用浇水。
果树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气温较高,树体和土壤水分蒸发都较大。此期如果浇水量过大,会刺激营养生长较为旺盛,已经封顶的中短枝容易顶芽萌发而抽生秋梢,对形成花芽极为不利。
因此,专家们提出应当适当进行控水。如何控?控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难住了很多果农。
控水是正确的
北京林果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魏钦平教授曾做过一个浇水量与枝条生长关系的试验。他把每株果树的根系分为四份,分别让他们长在四个容器中。
在浇水时,有的只浇一个容器,有的只浇两个容器,有的浇三个容器,有的四个容器全浇水。在生长环境和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的情况下,只浇两个容器的果树长中短枝比例适当,花芽形成良好。而四个容器全浇水的果树,枝条生长旺盛,长条多,短枝少,基本不形成花芽。
这个实验说明:浇水越多枝条越旺长、形成花芽越难。只有适当控水,才有利于花芽分化。
不浇水是错误的
认为控水就是不浇水,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进入夏季,叶面积达到全年最大程度,此期,自然界温度较高,叶片的蒸腾拉力也达到最大化。蒸腾作用使得根系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大量蒸发。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树体的温度也得以调节,避免树体因高温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蒸腾作用是树体的自然生理现象,也是树体保护的必要措施。土壤中没有足量的水分供树体完成蒸腾过程,有害无利。
在土壤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必须浇水。什么情况为严重干旱?果园墒情没有严格的指标,常规下是用根系集中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来判断。地表十公分以下的土壤能够手捏成团,落地不散,说明墒情适中。如果不能手捏成团,就应当考虑给果园适当浇水。